2006-05-09

一個台灣、兩個世界

一個台灣、兩個世界是商業週刊長期以來每年都會有的專題報導,每每看到這個主題的專題報導,都會吸引我的目光,停下來細細閱讀裡面的文字!雖然裡面的用詞稱不上雋永,然而,卻不斷牽動我的情緒,甚至為裡面的孩子流下眼淚。
記得之前報導的是顯示台灣社會貧富落差嚴重的專題--「家裡賣山藥的小如」,他們連學費、吃飯都成問題了,更別提在社會上累積自己的文化資本、社會資本來與其他上層社會階級的人競爭了。而有許多生長在富裕家庭的孩子,再與小如同樣9歲的年齡時,父母帶他們去吃法國大餐,參與的是上流階級的社會互動、交流,甚至已具被國際競爭力的「英語」為母語......就這樣,社會的金字塔結構,慢慢地,變的如同沙漏形狀一樣,中產階級就慢慢地滑向金字塔的兩端,中間的人越來越少,社會的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!輸在起跑點的貧戶,似乎已經沒有翻身之日了!

除了貧富之外,記得更久之前,還有一篇說一個小男孩,因為父母的遺棄,只好由祖母一人將小孩帶大,他們生活靠的是拾荒,男孩為了保護祖母及自己不被其他人欺負,說的語言不是一般孩子的童言童語、流露出的不是純真的眼神,而是滿嘴粗口地,如同工地裡的工人一樣,儘管那年那個孩子才四歲,偶爾還是會流露出孩子的童真,但他卻得不斷地為保護自己及祖母必須老氣橫秋地與大人打交道,放棄一般孩子一輩子一次的童年、可以任性與擁有稚氣的機會。
最近的一篇報導,就是「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」--當遇見他們,你會說聲「嗨」嗎?很幸運地,我身旁沒有什麼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!但偶爾在市區散步,也會遇見這些人,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因為身心障礙,失去了很多生命應有的色彩。從政策上看來,歧視的價值觀與政策的殘缺,讓他們更加孤立無緣,儘管社會福利預算增加一倍但身心障礙家庭,似乎只會陷入貧病的惡性循環。就這樣~健康與不健康,似乎也成為一種分割台灣的力量。
這些故事,或許只是存在社會的角落,但卻不得不正視!尤其在看完一公升的眼淚後,不得不佩服那些因為無法像一般人一樣生活的孩子,卻仍然不斷地、努力地力爭上游!看到他們的努力,再回頭看看自己!沒有什麼好惋惜、抱怨的了!除了關懷生長弱勢的他們外,更希望這股關懷的力量,能夠凝聚起來,讓生長在這個蕞爾小島的我們,消彌歧視的眼光,伸出自己的手,彼此能夠更加團結!
PS.記得有位高中老師告訴我,面對他們最好的方式,可以幫助他們,但不是同情,而是用最平等的眼光對待他們!讓他們像一般人一樣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