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-10-06

大陸旅遊日誌(三)

2006.9.6(三)
無錫(黿頭渚、遊太湖、鹿鼎山)→蘇州(虎丘、寒山寺、夜遊觀前街)
在無錫留宿的清晨,一樣起了個大早,準備收拾行囊離開無錫!
而從我們下榻的飯店「國際飯店」做最後的無錫城市巡禮,從無錫的城中,經「太湖大道」抵達名聞遐邇的太湖,太湖邊的建築物都相當的漂亮讓人覺得住在那十分舒適,據當地的地陪轉述,太湖邊大多是台商企業的員工居住的地方,那裡跟我們的天母一樣,給人十分幽靜、舒適的感覺,空氣清新、視野遼闊...而且建築充滿歐式風情!
就這樣,從太湖大道抵達了太湖邊,耳邊不斷響起領隊唐姐吟唱的太湖船:山青水明幽靜靜,湖心漂來風一陣,黃昏時候人行少,半空月影水面搖…
anyway,我們先抵達眺望太湖內湖最佳的景點--「鹿鼎山」
鹿鼎山其實和鹿鼎記,一點關係也沒有...^^"


但這裡的風景相當不錯!而登上鹿鼎山上的觀景台,一定會忍不住對太湖的煙波浩渺、一望無際讚嘆不已!我們眼底所見的太湖,幾乎是毫無邊際,而誇張的是,我們見到的只是太湖的內湖而已!還有太湖的外湖呢!

來無錫必遊太湖,遊太湖必至黿頭。黿頭渚是橫臥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,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肖神黿昂首而得名。
黿渚風光,山清水秀,天然渾成,爲太湖風景的精粹所在,故有“太湖第一名勝”之稱。
當代大詩人郭沫若所作“太湖佳絕處,畢竟在黿頭”的詩句讚譽,更使黿頭渚風韻流揚境內海外。
黿頭渚風景區始建於一九一八年,私家花園緣湖而築,漸成規模。
建國後統一規劃開發,景點精心綴連,現景區已達五百公頃。
有充山隱秀、鹿頂迎暉、黿渚春濤、江南蘭苑、萬浪卷雪、長春花漪等衆多景觀。
行湖岸春波吻石,碧水長天一色;淩山巔高閣振翼,孤鶩落霞齊飛。遠眺湖光朦朧,島嶼沈浮;近覽層巒叠翠,亭台隱約。月晨日夕,景色變幻;陰晴雨雪,情趣迥異。仲春四月,櫻妍長春橋;天高秋日,蘭香小蘭亭。各得其妙。
黿頭渚風景區地廣景多,宜作從容遊。
可先登臨鹿頂山舒天閣,遠眺四方,一洗胸襟。
再上黿頭渚,或步行盤恒於花徑,或赤足涉於低灘,或乘船弄濤於湖面,坐礁凝思,登樓品茗,領略太湖山水之美,最後乘船渡湖,一探太湖仙島靈秀、神幻之妙。
太湖仙島,原稱三山島,位於無錫黿頭渚西南2.6公里湖中。
全島由大磯、小磯、東鴨、西鴨諸島組成,總面積12公頃。
太湖煙波浩淼,三山如神龜靜伏水面,尤顯綽約多姿,素有“三山映碧”之稱。
島上松竹蒼翠,楓香染紅,以獨特的靈秀風光聞名遐爾。
1993年,太湖黿頭渚風景區憑藉三山天然山水景觀,因地制宜,巧設建築,刻意充實中國傳統涵,將三山構築成了一處清曠疏朗,超凡脫俗的仙境勝地。乘遊船登島,一眼可見高聳入雲的“太湖仙島”牌坊,以及“玉帝巡天圖”漢白玉影壁。順道遊覽,“洞天福地”景區有花果山、水簾洞、演武場,可觀靈猴獻技。跨越“會仙橋”拾級上“天門”,頓覺心曠神怡,飄飄欲仙。雲步綠樹掩映的“天都仙府”,可瀏覽文昌、藥王、財神、媽祖諸殿宇,悠悠編鐘古樂,盡滌囂塵雜念。遊“月老祠”,試身聯袂拜堂之古俗。
逛“天街”,購“仙品”,聊品素饌香茗,各具情趣。步入“靈霄宮”,朝拜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,領略衆文武仙卿威儀,觀賞譽稱“國寶”的山西“永樂宮壁畫”。登三山之巔天壇,可拈“鎮山之寶”——太乙丹爐之“仙氣”。極目四望,“瑤台倒映參差樹,玉鏡平開遠近山”,其情其景“雖非天上,不是人間”。大覺灣、仙人洞彙集石窟藝術之精華,長49公尺的臥佛,高6公尺多的老君銅像,還有萬餘尊石窟造像,足可供君從容遊賞一番。逍遙遊仙島,令人浮想聯翩,回味無窮。定會給你帶來“疑在畫中,猶在鏡裏”的盎然情趣,留下“太湖佳絕在黿頭,黿頭天堂在仙島”的難忘記憶。 黿渚春遊:山林亭榭隱現,湖畔燈塔高聳,遠望島嶼深浮,近聞浪濤拍岸,衆多景點羅列湖岸,由中國末代狀元劉春霖所書“黿渚春濤”刻石赫然在目,吸引人們前來尋幽探勝。 長春花漪:橋瓢玉色長帶,花開五彩雲霞,這是陽春三月長春橋的櫻堤勝景。湖水一灣,華軒相對,紅男綠女穿行花絲之中,恍如降臨瑤池仙境。 具區勝景:古樸牌坊一座,臨湖而立,是通向神幻黿渚的大門。凡人“到此忘機,超然塵外”,踏堤岸,繞燈塔,見神黿擡頭:入荷塘,行曲橋,聽拍岸濤聲。 江南蘭苑:四季品蘭、賞蘭的理想去處。園內林藏竹修,嘉木連蔭,勒石碑刻,古色古香。這裏空間分隔有致,亭台藝術組合,目之所至,處處見蘭;足之所至,程程沾香。 鹿頂迎暉:鹿頂山爲景區的最高點,清晨登臨,朝暾噴薄,金光射天。山頂建有舒天閣、碑刻影壁、准望亭、環碧樓、群鹿雕塑等景點建築。在此可飽覽湖山景色及市區遠景。 充山隱秀:疏林草坪,荷塘幽徑,處處鳥語花香。分春花、夏蔭、秋色、冬景四區,這裏還遺存著一批中外古樹佳木,形成太湖觀賞植物園主要所在地。
1996年又辟建中日友好花菖蒲園。 湖山真意:沿湖山路上,登天遠樓遠眺,賞心悅目。看環岫列屏,重巒瀉翠,島嶼點墨,煙水皺染,描畫出一幅氣象萬千,意境深遠的“湖山真意”圖。 人文景觀:地靈人傑,優美的太湖風光,歷代曾産生和來往過多少達官賢士、文人墨客,又曾留下多少名勝古迹,文物遺址,成爲後人瞻仰參觀之處。

太湖水深2公尺,卻孕育了豐沛的魚蝦、珍珠,而太湖也是當年姜太公釣魚「願者上鉤」的地方!而西施與范蠡據說最後也是在太湖邊隱居,但這些種種,或許我們都無法一一體會,我最有興趣的是,旅程中不斷聽到的「陽山水蜜桃」據說,陽山水蜜桃鮮嫩多汁,只要用手搓搓揉揉,將吸管插入水蜜桃中,就能將水蜜桃一飲而盡,只剩下核了,可惜我們來的不是時候,吃不到令人垂涎三尺的陽山水蜜桃!

而離開鹿鼎山,我們前往太湖的中心去遊船,在太湖遊船,感覺相當舒服,剛好這天天氣很好,波光瀲灩,洗去了在南京時,遇上鋒面來襲的不快,離開太湖時,老師買了太湖的紅菱請大家一起品嚐,內地的紅菱與台灣的菱角差別很大,唯一相同的,或許是他們都生長在水底,是蓮花的根吧...^^

內地的紅菱,有四個尖尖地角,跟粽子一樣,不過紫紅色的,還有一些毛茸茸的,吃起來像是水果,有些澀澀的...原來他們這兒把紅菱當水果食用,品嚐時,也不像我們一樣會燙熟...吃起來自然味道也大不相同了!(雖然吃起來特別,但我還是愛台灣味)

午餐,自然也是在太湖邊品嚐太湖的各種風味,當然也有太湖特產的銀魚等,這種淡水魚比起我們台灣的魚,品嚐起來,更需要小心魚刺!^^

但味道還算是不錯啦!用完午餐,我們又準備告別無錫,前往下一個據點「蘇州」了!

下午在蘇州的景點中,我們先後造訪寒山寺、虎丘、觀前街等。

「寒山寺」建於南北朝時梁天監年 間(大約西元502年~519年),初名「妙利普明塔院」。相傳唐太宗時代高僧寒山、 拾得曾在這裡修行,所以更名「寒山寺」。寺曾經數次重建,現在的寺宇,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。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被日本人運走,下落不明。蘇州寒山寺,因張繼《楓橋夜泊》詩:「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,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」而蜚聲中外。

在寒山寺入園處,可以看到著名的楓橋、銅鈴關等,還有王羲之以一字千金代價親筆寫下的「寒山」二字,都值得細細品味!而據說千年古剎的寒山寺和蘇州園林一樣,都是蘇州人的驕傲!可惜我們停留的時間太短!很迅速地告別了寒山寺,到了虎丘

虎丘,是個很棒的地方!唐伯虎點秋香與秋香三笑正是在這兒發生的!^^

宋代大文豪蘇軾早已在一千多年前就說過“到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是憾事”。自千年以來,虎丘山依託著秀美的景色,悠久的歷史文化景觀,享有著“吳中第一名勝”的美譽。虎丘山,位於蘇州城西7公里,海拔34.3米,面積282.3畝。

“虎丘”一名來歷已近2500年,西元前496年吳王闔閭犯破傷風死,葬於此山,入穴三日後有白虎蹲踞墓上,故名虎丘山。 虎丘山經歷代名人在山上營造,規模宏大、日趨完美、亭臺樓閣、園榭軒館,聳金疊翠,虎丘山寺宇均沿山而築,名冠吳中,甲於江南。

虎丘山雖小,而幽美的景色卻能與錦繡名山大川相媲美。遊覽虎丘,古人有“九宜”之說。即春、夏、秋、冬、風、雨、雪、晴、四時皆宜遊覽。虎丘山曆有前山十八景,後山十八隻之稱。頭山門、海湧橋、斷梁殿是虎丘山的入門三景。登臨虎丘山沿途可見“憨憨泉”,吳王闔閭得“干將”、莫邪”劍後試劍所致的“試劍石”、“真娘墓”、“千人石”、“劍池”、“二仙亭”、“點頭石”等,每個景點都富含著美麗的傳說。
巍巍聳立天際的虎丘塔更有中國“比薩斜塔”的盛名。(這兒正是唐伯虎點秋香之處)虎丘山有著“前山美、後山幽”的說法,後山腳下清清河水環繞,河中水菱浮面、河旁古木參天,大量的古樹名木,樟、杉、柏、松、銀杏、玉蘭長勢茂盛。掩映在叢林中有分翠亭、玉蘭山房;攬月榭等景點。“平坐遊覽遍天下,遊之不厭惟虎丘”,就是人們對虎丘山最美好的讚歎。

而西施與吳王夫差,當年也是在這個地方一同生活的!(聽起來感覺相當奇妙)摒除這些歷史故事,這兒的風景、樹林都很值得玩味呢!離開了虎丘,又到了用餐時間,我們選擇在干將路(這兒居然是以前干將與莫邪住的地方~超誇張)上的天竺餐廳用餐!

我個人對於這家餐廳的食材相當滿意,很合台灣人的口味啦!不像在南京的又油又鹹!而吃完了晚餐,我們到達蘇州著名的觀前街遊覽

觀前街橫貫蘇州市中心,凝結了蘇州精緻的飲食文化與市井小民的生活智慧,著名的有采芝齋、葉受和、稻香村、陸稿薦等名店。全新整修過的觀前街雖未曾留下歲月的故事,但依然保留了百年老店的風韻。

這條街是蘇州城繁華的中心的觀前街。玄妙觀是到過蘇州的人沒有一個不熟悉的;那末粗俗的一個所在,未必有勝於北平的隆福寺,南京的夫子廟,揚州的教場。

觀前街也是一條到過蘇州的人沒有一個不曾經過的;那末狹小的一道街,三個人並列走著,便可以不讓旁的人走,再加之以沒頭蒼蠅似的亂攢而前的人力車,或蘿或桶的一擔擔的水與蔬菜,混合成了一個道地的中國式的小城市的擁擠與紛亂無秩序的情形。

觀前街的“觀”指的是蘇州有名的道觀--玄妙觀,觀前街當然就是玄妙觀前的街道。早在明清時期,“白相(玩)觀前街”一直是蘇州市民津津樂道的一項休閒活動,沿街兩側的百貨公司、茶肆、酒家、戲院、影劇院、銀行等等無不具,其中不少店舖已逾百年曆史,那麼下面我們就跟隨鐘慶到蘇州觀前街走一走, “這太監弄是最熱鬧的地方,松鶴樓最有名的是松鼠桂魚,得月樓拍過電影《小小得月樓》,最有名的是醬汁肉……”

觀前街上的老字號店舖,可以分成兩類:一類是朱鴻興、五芳齋、綠楊餛飩、豫園小吃這種以麵食為主的,價格相當便宜。比如最貴的蟹面才18元,小籠包五元以下,稱得上物美價廉,是蘇州小吃的代表;另一類是得月樓、松鶴樓、王四酒家等著名的酒樓,經營各種蘇幫名菜,如松鼠桂魚、叫化雞、櫻桃肉等,做工用料非常講究,價格也高一些,但物有所值。

再回來說說朱鴻興麵店的面,朱鴻興的面是最受蘇州人青睞的麵食,江南雖然不出產小麥,但也講究吃麵,江南的面,以蘇州為最好。陸文夫當年的《美食家》中對蘇州的面有過詳盡的描述。蘇州人吃麵講究湯鮮、面滑、入味、軟熟,素面要清而不寡,葷面要濃而不膩。麵好不好吃關鍵在下面的湯,除此之外,面上還會澆上不同的菜,衍生出不同味道的面。朱鴻興的面品類很多,根據時令季節,水牌上每天都有二十多種可供食客選擇。
熱氣騰騰的一大碗麵上了桌,細細長長的麵條整齊地臥在碗裏,香濃美味的湯浸潤著麵條,上面加了一大勺晶瑩鮮嫩,白裏透紅的鮮蝦仁,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綠蔥,真是令人食指大動。朋友告訴我,湯麵上澆的菜叫“澆頭”,蘇州人講究現吃現炒,不同的時令有不同的菜,比如蟹粉面,河蟹上市的時候,會現場將蟹肉蟹黃拆下來當面的澆頭,那真叫一個鮮,用蘇州話來說叫:“鮮得你眉毛都掉下來。”


一向以來都認為南方人食量比較小,但這滿滿的一大碗熱湯麵和用最好的蝦、蟹、魚來製作的“澆頭”,讓人感覺到蘇州人的另一番豪氣和大氣。

這條街道相當寬廣,走起來相當舒服,街上充斥了不少百年老店!我們也在這兒玩的不亦樂乎,也買了蘇州百年老店葉授和豆乾,我家人品嚐後都覺得還不賴!一包只要RMB2就可以打發,相當便宜!^^

在這兒遛達了兩三個鐘頭後,回到我們夜宿的飯店錦地星座飯店,離觀前街步行不到十分鐘,相當方便,飯店設施也還算挺OK的!


就這樣,結束了這一天的旅程

沒有留言: